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时,称赞扬州历史古城在全国都很有分量,在新时代做好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近两年,扬州在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工作中,坚持市区协同、部门联动,破题开局,扬州古城保护利用续写新篇章。
水是城市之源,更是扬州城市的发兴之源。自公元前486年秋吴王夫差筑邗城、开邗沟、沟通江淮,到汉代刘濞东延邗沟至海陵,到陈登开邗沟西道、“籍塘济运”,再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扬州处江淮要冲,领盐运、漕运之利,奠定了历史上数度繁荣的基础。一条条河流,流经了古城的过去与现在。可以说城市水系与古城的起源、发展紧密相连,城市水系的治理更是扬州古城保护的基本立足点。
“小秦淮畔水迢迢,垂柳荫浓好系桡”。小秦淮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古城唯一留存的内城河,旧称新城市河,北起北水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全长1.98公里。它是明清两代古城兴衰的见证。小秦淮河及两岸街区曾是清代最繁华的地段。作为大运河扬州段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支流水系,小秦淮河周边文化遗存较多,包括街巷肌理、市井风貌、居民习俗等,与城市历史延续密切,见证了扬州历史名城的丰富文化底蕴,成为扬州古城与运河交融相依的文化载体,是彰显扬州文化基因的窗口。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小秦淮河的命运几经更迭,经历了由“护城河-城市内河-城市排水河道”的发展变化。因缺乏管理,河岸空气中飘散的柳叶清香逐渐为阵阵污水恶臭所代替,河道中的清流绿水逐渐被污染成了无生机的黑水臭水……从水城共生到水城分离,邻水而不亲水,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之患,成为百姓心头之痛。
“治水”是古城保护关键抓手。为改变这一情况,扬州对小秦淮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彻底疏浚从龙头关到北水关的河道,做好垃圾生活处理,沿河建设截污管道,防止污水直接下河,在一系列组合拳后,初步遏制了小秦淮河的黑臭水体问题。今年,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古城保护计划中就包含了对小秦淮河进行整治,这是我市完善城区排水体系打好污水治理攻坚战的重点环节。
接到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后,城控集团管网公司强化责任担当高站位推进,明确“治水”思路,派遣精兵良将,打通“毛细血管” ,让古城河道焕新颜。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监测关键在排口”,为此,市政管网公司890管网服务队在北达盐阜路、南至南通路、西起汶河路、东抵国庆路的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管道排查工作,以系统性的思维和创新性的排查方法,明确了原本混乱的管道属性、探明了隐藏颇深管道的质态。用整整两个月时间的溯源排查,以脚步丈量小秦淮河片区的每一寸排水管道,只为深度了解这一片区的排水情况,用精细的“体检报告”为后期的老城区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前期小秦淮河片区的排查情况,890服务队因地制宜制定出了雨污分流、小散乱整治、驳岸改造以及生态工程、景观改造等方案。秉承着既解决小秦淮河区域内的居民污水排放问题,又要保护好古城区的文化历史和秀丽风景,将现代生活的便捷与智慧融入到这个充满悠悠古韵的水乡之中的理念,施工时也尽量避免对古城居民的生活打扰,探明古城而不伤害古城。
水系治理的生态工程,也是古城保护的文化工程。在水环境保护中,服务队明确了小秦淮河历史定位,深入挖掘并分析历史遗留问题,将水文化保护融入到历史文化中,希望通过追溯历史文脉,提升景观空间,展示文化信息,激活场地记忆,打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秦淮生活场景。未来,890管网服务队将继续以专业的能力和精细的态度,为扬州这座水乡的古城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